走進林場賞鳥去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舊名羅東林場,位於宜蘭蘭陽溪溪南的羅東鎮,這裡的風景舒適宜人,有著大樹、草皮以及波光粼粼的美麗水池!許多人在空閒時會走進這裡,來欣賞美景、來做做運動,也或許是來放鬆一下心情!當然,也有人期待走進這裡與生物們來場小約會。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在這裡曾帶著大家與園區內的樹木、昆蟲、水生動植物、夜間生物進行了好多次的約會,也經常帶著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學習鳥類的觀察方法,最近推出了親子一起來的「池畔賞鳥趣」特別企畫!

與鳥類約會的過程,總是令人開心的!


  那麼,為什麼要到這裡來賞鳥呢?有人說這裡的環境自然,有許多的樹木和水池,鳥類當然也喜歡徜徉在其中了!「環境自然」是許多人對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形容方式,但仔細想想,用「自然」來形容這裡,是貼切的嗎?


看到許多樹木,就讓人不禁脫口而出「好自然」喔!

水也是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大水塘總讓人心曠神怡

  園區前身「羅東林場」的設立,是台灣在伐木年代之時,太平山地區所伐採的木頭最終集散地。太平山森林鐵路的火車載著木材抵達此處,在此進行著木材存放、切割、買賣的工作,人們為了木材而聚集,為了存放木材而挖掘了寬廣的貯木池,搭建了維修火車的廠房,搭建了讓林場工人們居住的房舍,這可是一個完全「人造」的地方,為什麼現在大家反而說這裡十分「自然」呢?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中的鐵道,訴說著以前南來北往的火車故事


  想想看,是什麼東西讓大家感覺這裡是個很棒的「自然環境」?無非是茂密的大樹、翠綠的草皮、泥土地;還有大水池與池內的水草、木塊、石頭,甚至是「木造建築」都會讓你脫口而出它們很貼近自然!
大樹、泥土、草地......你還看到了那些生物喜歡的自然環境?

園區中的水生植物生態池,也是生物重要的棲息地點


  早期園區仍做為伐木集散地使用之時,並沒有這麼多的鳥類或其它生物聚集在這裡,現在所看到的樹林、草地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堆放木材的空地或倉庫,巨大的貯木池放滿了密密麻麻的原木,工人們拿著各式各樣的工具在林場裡忙碌著,人們進出這裡也並非為了旅遊、休閒,也並不為了觀察生物而到訪此處,而是到此來工作、搭車。在當時,或許也不會有人稱這裡為「自然環境」。
密密麻麻的原木排列在貯木池上,這是它最原始的任務


  隨著時間的前進,從三十多年前開始,因為伐木工作的停止,林場卸下了原本的任務,從林場搖身一變,成為了現在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訴說著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原先的空地種上了許多樹木、長出了草地;貯木池不再存放木材,開始長出了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

許多生物在園區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棲息環境

對生物來說,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生存居住的地方是十分重要的,要有能躲風避雨的環境、能找的到食物與水源,並能安心的繁衍更多的後代族群。這時,園區內的樹木、草地、落葉堆、石頭、木頭、水池、水生植物等,就變成了小動物的最佳選擇!鳥類也就這樣集中到了此地。

貯木池不存放木頭了,但它也有了許多新的任務!

以水鳥為例,大大的貯木池提供了水鳥棲息的環境,他們可以在裡頭休息、覓食,水域提供了最安全的保護屏障,水裡有水生植物與許多的魚、蝦蟹、貝類做為食物來源,在繁殖季時,水池旁的長草區與水池中央的小浮島,可以讓水鳥們安心的在上頭築巢、孵蛋、育雛。


各種鳥類在此尋找到安全的地點,孕育下一代


  回想看看,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是一個「自然」的環境呢?因為現在的園區有許多不同的植物、動物棲息在此,各式各樣的環境提供了生物棲息、居住、覓食的地點!就算是一個如此人造的區域,只要我們營造了許多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生物們自己便會聚集到此,變成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統。


  不僅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大家可以想想看,在自己的生活週遭,還有什麼其實是「人造」的環境,但卻會讓我們有十分貼近自然的感覺呢?可能是學校、公園,也可能是農田或者人造的水池,這些地點對生物來說,都是頻繁人類干擾中的一塊塊小天堂,也或許是生物在都市中僅存的小綠洲。

不僅僅是林業文化園區,許多的學校、公園,都是生物們重要的活動地點


  林場不只是個美麗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為生物保有更多他們也可以生存的棲息環境,生活也有機會和自然更接近一些。除了對原始自然環境的保護之外,在我們所習慣的都市環境中,我們可以保有或創造出更多相對「自然」的環境,這些環境可以讓你我覺得心曠神怡,也可以讓生物們在人類所構築的生活環境中,有更多可能的棲息地點。

  不僅僅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可能是公園或是家裡的庭院,甚至在陽台種一盆小花,都有機會成為生物的食物來源!自然的環境是讓人開心的,也讓生物有更多棲息的空間,對你我來說,又何樂而不為呢?

光臘樹不僅僅是人類的行道樹,也是獨角仙覓食、求偶、交配繁衍下一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