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丫們準備好了嗎? 讓我們順著溪流,從山谷走向大海

  在2016炎熱的夏日裡,小腳丫們齊聚羅東自然教育中心,準備來場與水有關的小冒險!我們即將延著宜蘭得子口溪順流而下,走過一條溪流的上、中、下游與出海口,讓小水滴來告訴大家它們旅行的故事!

  你曾經在哪裡見過「水」呢?打開家裡的水龍頭,水便嘩喇喇不停的流出來,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原來阿~水在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表面,用許許多多不同的樣貌存在著,溪流、海洋、冰山、雲朵,這些是地球表面我們「看的見」的水,另外在動植物、我們人的身體中,也有很多的水存在著,而在我們不容易看見的地底下,許多的小水滴也正等待著下個旅行地點!
  那麼,就讓我們先來扮演小水滴吧!拿起骰子用力一擲,你的下一站會往哪兒去呢?用獨一無二的小水滴旅程記錄器,來看看小水滴究竟都去了什麼地方?!

隨著骰子所出現的結果,小水滴們到處移動著
獨一無二的小水滴旅程紀錄器,你的旅程故事是什麼呢?

水流湍急,清涼又充滿活力的上游!

   吃完午餐,我們即將前往宜蘭得子口溪上游,得子口溪位於蘭陽平原北邊,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我們將拜訪這條溪流不同的位置,並學習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生物調查。抵達上游的「五峰旗風景區」後,一走下遊覽車便可看見溪流挨著山邊,大石頭、白色的水花、嘩啦嘩啦的水聲,水急促的流動著!緊鄰著溪流的森林給人清涼舒服的感受!

溪流緊挨著山邊,一旁是滿滿的樹木
走到水邊,還別急著下水喔!我們要先完成每個地點的「環境觀察記錄」,利用溫度計、氨氮水質檢測、清澈度檢測等,再配合自己的雙眼,這裡看起來水質乾淨清澈,一旁的森林、大石頭,似乎都呼喚著我們進入溪流中與水親近一番!

環境觀察是小組共同討論觀察的成果!
還記得午餐後,大隊長請小朋友們換上適合下水的衣服嗎?完成了環境觀察後,我們準備用走進溪流裡,用「翻查法」及「浮潛法」來進行生物調查,調查的對象是水生昆蟲與魚類。
  翻起石頭並仔細瞧瞧,許多意想不到的小生物在眼前出現,身體扁平的蜉蝣、石蠅、扁泥蟲,要用水把他們從石頭上沖下來還十分不容易呢!又或者是利用小石頭蓋出專屬個人套房的石蠶蛾,在湍急的水流當中,大家無不想盡辦法讓身體不被河水沖走,並在溪流中找個安全的地方生存下來!

仔細瞧瞧,石頭上有著許多可愛的小昆蟲
魚類則是厲害的游泳高手,當戴上蛙鏡潛入水中之後,我們的身體不斷的被湍急的水流往下沖擊,必須靠雙手抓住溪底的大石頭,才能勉強待在原地,但眼前的鏟頷魚卻能靠著優異的游泳能力,在急流中自在的游動著,而底棲性的鰕(魚虎)、纓口鰍則能將身體附著在石頭上,鰕(魚虎)腹部更有腹鰭特化的吸盤,在水裡移動對他們毫不費力!

水緩處跟湍急處,棲息的魚類大小和種類有所不同嗎?

在湍急的溪水裡,待在原地可是不容易的事情呢

看似和緩平靜但難以捉模的中游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在填飽肚子後,我們開始了大夥最期待的「釣竿製作」!垂釣法是我們在中游河段所選擇的調查方法,有人舉手問道:「請問釣魚不是因為要吃牠嗎?」,其實很多的生物調查方法,都是來自於人類最原始的採集慾望「吃」,為了填飽肚子,我們必須想辦法尋找食物,釣魚便是一種利用生物的習性來進行捕捉的方式!

  從竹竿綁上尼龍線、加入浮標座、鉛錘、八字環、子線、魚鉤,再加上一個適當大小的浮標,簡單的釣竿就這麼完成了!但並不是完成釣竿就能出發進行調查,還要學習調整浮標的位置、釣餌的選擇、操竿的技巧。想要捕捉到魚,就要先瞭解魚的習性,每種魚類都有不同的喜好,例如活動的範圍、深度,喜歡吃的餌料種類、吃餌的習慣等,都能幫助你有更高的釣魚成功率。而這次的魚鉤我們選擇了沒有倒鉤的鉤子,這樣子雖然容易讓魚掙脫,但卻能減少我們對魚的身體所造成的傷害。

釣竿製作並不困難,在家裡也可自備工具試看看呦!

操桿練習的內容還記得嗎?記得善用你的「胳之窩」
而這時又有人舉手說道:「我可以不釣魚,一樣使用浮潛的方法來進行觀察嗎?」這個問題就讓我們賣個關子,到了中游河段再來說明吧!

  下午,大家興高采烈的抵達了中游河口,按耐著想要釣魚的衝動,開始進行環境的觀察,但一走到河邊便有人大聲說了「我才不想在這邊潛水呢!」,原來中游的河段看起來有些混濁,水底感覺像是由泥沙所堆成,不時飄著一些土腥味,從上游大家迫不及待的走入溪水中,現在似乎對水反而有些害怕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

河川中游的樣貌與上游大不相同
其實不一定是環境的污染才會產生這樣的情形,在比較中下游的地點,因為上游所帶下來的細小泥沙慢慢的堆積,往往會讓河水看起來有些黃濁,在加上許多的生物碎屑、營養鹽匯集,中下游河段的樣貌與上游大不相同。當然,人為的汙染也是造成河川樣貌改變的原因。

  終於開始垂釣了,第一次拿著自己所作的釣竿釣魚,才發現原來釣魚並不是這麼容易,從深度、餌料、魚訊的觀察、收竿時機、地點選擇等,都影響了釣魚的成功率,在四十分鐘的過程只有少數人釣到了魚,其它人老被魚把餌料吃個精光,甚至連魚訊都沒能看清楚!魚就在河面上游著,但要釣起它的難度似乎比想像的要高多了!當然,釣魚的技能需要不斷的練習與經驗累積,甚至需要不少的運氣來幫忙,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次的經驗而氣餒,有機會能再嘗試看看喔!


第一次垂釣似乎不太能掌握釣魚的技巧,不過別太灰心喔!

這是夥伴所釣起的「紅胸鰂」,是一種外來種的觀賞魚類

注入海洋,開闊有力的出海口

最後,我們抵達了得子口溪的出海口,相比起上、中游溪流狹長樣貌,下游河口給人開闊的感受,一旁的大海更是一望無際。在這裡我們則是嘗試了「蝦籠」這樣的調查工具,蝦籠是個單向有開口的長型籠子,在籠子裡面擺入餌料,吸引水中的生物前來,但開口做成容易進去,不容易出來的方向,因此進到蝦籠裡的生物會被困在裡頭。我們使用了秋刀魚、豆餅角、白米飯加粉餌三種不同的餌料,很可惜我們沒機會把蝦籠回收進行觀察,但國王哥哥在幫大家把蝦籠收回來時,發現已經有許多的小魚進到蝦籠中了呢!



河流的出海口會隨著漲退潮而改變流向,要放些重物蝦籠才能固定在原地

生活改變了環境,環境影響了生活

因為颱風來襲的因素,我們必須提早回到安全的家中,兩天一夜的小腳丫走濕地雖令人意猶未盡,但我們每到一個地點所進行的環境觀察與生物調查,相信都讓各位小腳丫們印象深刻。除了我們所遇見的生物們之外,我們也觀察到許多人類的足跡,這些足跡給你留下的感覺是什麼呢?

  想了想,這些足跡似乎都不太讓人感到舒服,在河流中洗頭的遊客、人們所遺留的烤肉用品、擺放在河口的大型廢棄物、廢水排放口等,為什麼會這樣呢?溪流對人們來說何其重要,是十分珍貴的淡水資源,但現在的日常生活要接觸到溪流的機會似乎漸漸的減少了,我們常接觸到的是水龍頭嘩啦啦的自來水,許多人只記得自己家中的用水看起來是否清澈,卻忘了該要回頭想想,我們的溪流資源、環境樣貌是不是依然乾淨受到保護呢?

人類生活的廢棄物,似乎已經遍布了環境的各個角落
不曉得大家在沙灘上行走時,是否有觀察到像是牙刷、吸管、保特瓶等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為什麼它們會跑到沙灘上?難道有人帶著牙刷來海邊刷牙嗎?其實不是的,這些垃圾都是人們製造出來後隨意丟棄,隨著水流、海流、風等到處飄散,最後漂流到了河口旁,便成了現在的樣貌。

  說到這,你是否想起身做些什麼呢?其實,參加淨灘、淨山等活動確實很重要,能幫忙清理環境中人們所製造的廢棄物,但羅東自然教育中心覺得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的小習慣做起,告訴自己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與隨意丟棄,並且「告訴他人」,從生活中的友善環境行為做起。

  回到小水滴的旅程,小水滴的下一站會去哪邊旅行,是太陽、風、重力等不同的力量帶著它前進,但它的這趟旅程是否能有許多可愛的小生物與乾淨的環境等待著它呢?其實不只是對水,對與我們生活中的自然資源,我們都可以從生活中試著去守護它們!




領取了完訓證明,也代表你對環境的小小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