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參訪分享】「保護區」該是什麼樣貌?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仰賴著自然資源,找尋合適的生存環境,在這顆藍色的美麗星球安身立命,人類也不例外,縱使有著獨特靈巧的雙手以及相對發達的大腦,我們也從來無法脫離自然資源而生存。

生物幾乎沒有辦法脫離自然資源而活(橡樹供養了多樣的昆蟲數量外,也提供了食蟲鳥類大多數的食物來源。)

  隨著文明的演進,我們對資源的使用速率越來越快,自工業革命以來,更是以數千數萬倍的方式,貪婪無節制的取用自然資源,對環境的破壞也一天天加劇著。逐漸的,人們意識到家園的面貌快速的在改變,森林不再蔥鬱、水不再乾淨、野生動物日漸減少、大氣蒙上了一層灰紗,當記憶中的美麗世界慢慢消逝時,我們開始想抓住些什麼。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出現,「保護區」的想法也隨之而生,廣義的「保護區」泛指為了物種、棲地、特殊文化物件等各種我們認為有保存價值的對象,劃設特定的區域已達保護其存在的目的。這樣的管理方式被我們稱作保護區,例如台灣的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自然保留區等,依據不同的法源而有著不同的相關規定。

  在臺灣,當人們提到「保護區」時,你想像的可能是政府劃出了一塊環境相對原始的區域,裡頭有著豐富的生物與非生物資源,這塊地區不能隨意地進出,希望藉由減少人類的干擾,來保有原本自然的面貌,在專為自然資源劃設的保護區可能更是如此。

  但其實這只是各種保護區經營管理方式的其中一種,最近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的夥伴前往了英國進行參訪,過程中亦拜訪了當地的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在此與大家分享旅程中所見的保護區經營管理想法。

  埃克斯穆爾國家公園(Exmoor National Park)位於英國西南方的索美塞特郡(Somerset)與德文郡(Devon)之間,範圍內包含了海岸與低矮的丘陵地形,最高海拔519公尺,公園中有全英國數量最大的野生紅鹿族群(Red Deer),並且是全歐洲第一個星空保留地(International Dark Sky Reserve)。我們這次的旅程,是沿著平緩的步道走上519公尺高的Dunkery Beacon,沿途環境主要由「荒原」(moorland)所組成,荒原地形上沒有大樹,組成植物多為草本植物、紫色的石南花矮灌叢、芒草。

埃克斯穆爾國家公園(Exmoor National Park)
由草本植物、石南花矮灌叢、芒草等組成的「荒原」地形(moorland)
埃克斯穆爾國家公園最高點Dunkery Beacon
  從停車的地點行走至Dunkery Beacon山頂約1公里的路程,在行走的過程中,大家發現沿途所見的荒原並不十分均質,而且每個區塊間的區隔是整齊而明顯的,在某個區塊內還看見了許多枯黑的枝條。原來荒原地形並不是當地原本的環境樣貌,因為原始的森林被伐採利用,森林環境消失後植物重新生長而形成了荒原地形,這樣的荒原環境十分特殊,而且適合紅鹿族群生長。帶領我們的人員說:「若將這塊地區圍起來後,放任荒原的型持續的演替生長,可能在幾十年後,這裡又會重新回復為森林的環境。」也因此埃克斯穆爾國家公園在設立後,面臨了兩個選擇:第一,杜絕人為的干擾,讓自然環境決定自己的樣貌;第二,則是「維持」環境的原貌,利用人為的操作讓這片荒原持續存在。在經過許多辯論與考量後,國家公園選擇了後者,他們將荒原分成數個區塊,並且監測植物演替的狀況,當植物的生長狀況到達一定的程度時,便使用焚燒控制的方式讓演替過程重新來過,使荒原地形不再變回森林,可以說是人為干擾程度很高的經營管理方式!我們看到有許多枯黑枝條的區域,便是這兩年剛經過焚燒控制的地方。

經過焚燒控制的荒原
  史爾普頓雷自然保護區(Slapton Ley National Nature Reserve)位於英國西南方的德文郡(Devon)內,Ley這個字在當地就是代表的湖的意思。保護區的主體是一個離海非常近的內陸湖泊,海與湖泊間僅隔著一道並不寬的堤防,但湖泊並未與海相連,地形上十分特殊,湖泊中有一種在英國僅生長於此的植物Corrigiola litoralis。堤防外的海岸是英國著名的度假勝地,美麗的沙灘與英吉利海峽每年吸引了40萬的遊客造訪此地,而海灘與堤防、道路等部分也屬於保護區的範圍,龐大的遊憩壓力是保護區所面臨的問題。

史爾普頓雷自然保護區,緊鄰著海岸的內陸湖泊
湖泊一隅
旁邊的海灘是著名的度假地點,每年都有許多的遊客造訪此地
湖泊與海岸僅隔著一道堤防,保護區面臨很大的遊客壓力
  位處著名觀光勝地旁的內陸湖泊,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岌岌可危的保護區,或者在保護區的現場必須嚴格控管進出的遊客,甚至常設管理人員,才能杜絕遊客的干擾,但其實這是個十分開放的保護區!保護區的經營管理是由英國田野學習協會(Field Studies Council, 簡稱FSC)負責,FSC是一個超過70年歷史的民間獨立公益組織,設立宗旨為「讓人人都能了解環境」,主要以提供環境相關課程的方式,致力於幫助人們了解自然環境。FSC在英國目前共設有18個環境教育中心,保護區旁亦有一座57年歷史的史爾普頓雷中心(Slapton Ley Field Centre)。中心內有兩位專職保護區業務的人員,並配合三十多位志工進行保護區的經營管理;保護區經營的經費則是由FSC、政府組織Natural England、土地擁有者、地方政府、捐款等共同支出,並設有教育委員會與棲地委員會,每年會辦理不同的會議,規劃討論保護區的未來發展。

  帶領我們的FSC環境教師說:「保護區歡迎任何想進入保護區的人們,進入之前不需要特別申請,而且對於遊客的管理採信任制,保護區內有不同系統的步道,各個區塊有不同的利用程度規定,我們並不設常駐保護區現場的人員,但我們盡量將保護區內外的告示牌做的詳細清楚,讓進入的遊客有可以依循的規範」他們認為遊客在進入保護區前,有義務閱讀告示牌所列的規定,在進入之後有責任遵守規則並愛護環境!根據統計,每年的40萬遊客中約有4萬會主動進入保護區,絕大部分的人都能遵守相關規定,環境破壞的問題並不嚴重。而FSC的史爾普頓雷中心也會利用保護區進行環境教育課程,並且辦理保護區的相關活動,邀請附近居民一同進入保護區當中,同時也執行棲地營造、外來種移除、環境監測等工作,透過這些作為,將管理者、遊客、地方居民、政府等不同角色拉進保護區中,積極面對保護區的經營管理!

在英國FSC環境教師帶領下,我們進入保護區內的步道
保護區內有數條不同的步道
棲地經營時,砍伐保護區內的榛樹所留下的痕跡
保護區內的看板
  看完了英國埃克斯穆爾國家公園與史爾普頓雷自然保護區的經營管理,與我們熟知的保護區之間最大差異點,可能是「人」的角色。英國的保護區管理規劃,在最初便將人的角色放進其中,讓人為活動成為保護區經營的重要環節;而臺灣常見的想法較類似「無人保護區」的概念,將範圍框下來後便盡量的減少干擾。這樣的兩種概念並不一定誰優誰劣,由於英國地勢平坦,加上歷史發展悠久,島上絕大部分的土地幾乎都有人為開發的痕跡,鮮有未經開發的原始環境地帶,因此當英國的保護區系統開始發展時,自然而然也將人為活動納入整體規劃的其中一環,因此面對人為活動的壓力時,能較有應對的策略,過程中所產生的輿論壓力也相對減小。

  談完了英國,回來看看台灣,臺灣的保護區系統較類似「無人保護區」,人的角色為「防止其他人進入」,這樣的優點是有完整的原始環境樣貌,對區內的生物干擾也降到最小。但臺灣地狹人稠,在許多的地方都面臨保護區與原住民或當地居民的傳統活動範圍重疊的問題,例如太魯閣國家公園。或許很多人認為,為了這些環境,原本在此活動的人們應該轉移活動地點;但試想,若被要求要離開的人是自己,那又該怎麼辦?

  在某些看似原始的區域,也有可能長時間的有人為活動在進行,或者有早期先民活動的遺址留存其中,由於臺灣區域狹小,這樣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若強硬的使用「把人趕出去」的觀點,許多的衝突便產生了。保護區與人為活動是很難完全分隔開的,這樣的狀況並非只有英國或臺灣存在,因此在劃設保護區時,我們應該全盤的考量保護區的目標與未來展望,選擇適合的因子放入經營管理範疇當中,也或許能將「人為活動」視為保護區的其中一項環境因子,在合理的規範與溝通之下,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在尋求保護區永續經營與環境保護的同時,亦能定位「人」在其中能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