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森林中的巨人:檜木


  走進台灣的山林裡,我們可以看見許多樹姿優美、高聳參天的神木。在我們欣賞眼前美景、呼吸著天然芬多精的同時,你可曾想過你對這些森林中的巨人了解有多少呢?或許你知道現在矗立台灣各處的神木,大部份是我們所熟悉的檜木。而所謂的檜木指的是台灣紅檜及台灣扁柏兩種林木的總稱。
  
  生長在台灣海拔1500~2500公尺霧林帶的檜木是柏科扁柏屬的一員,這家族目前全世界僅有七種,只分布在台灣、日本及北美東西兩岸,而且台灣是世界檜木生長的最南界,可說是相當珍貴。跟台灣許多高中針葉樹一樣,這些檜木也是在100~200萬年前遷移來台的冰河孑遺植物。

     說到遷移,你的腦袋是不是浮現了非洲動物大遷移的畫面呢?是不是也不禁納悶這些「根深蒂固」的植物要怎麼進行遷移呢?其實植物的遷移並不是像魔戒故事中樹精靈的拔腿狂奔,而是靠種子的散佈使它逐漸擴散至他處。而在上一次的冰河時期,因兩極冰冠增厚擴張使得海平面下降,當時台灣海峽是一塊氣候濕涼的平原。這些喜歡濕涼氣候的植物陸續東移南遷來台灣。但隨著冰河時期的結束,台灣與大陸又被海水隔開,它們面對日漸上升的氣溫卻又無處可退之際,台灣高聳的山脈及山區溼涼的氣侯提供了它們適合棲身之處。這些珍貴的物種就逐漸遷移到台灣海拔1500~2500公尺的山上定居下來。


台灣扁柏幼苗生長在長滿苔蘚的倒木上

  親臨檜木森林中,往往會發現一個不同於一般樹木外型的有趣現象:不少檜木的根部下常常會有一個空洞或樹洞這是因為檜木小苗常常生長在倒木、樹幹基部或相對位置較高並長有苔蘚的石頭上,小苗逐漸長大,為了固定及吸收更多養分,根部會沿著倒木或石頭兩側生長延伸到地面,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後,小樹苗長成大樹,地面的倒木(一代木)腐爛就形成了一個空洞,此時的生長在一代木上的檜木(二代木)就像是叉開腳站著啦。

 

一代木腐朽後,在二代木根部留下的空洞

  然而由於檜木具有濃鬱香的氣以及質輕、木質均勻、不易變形、耐蟲耐腐等極佳的木材特性,因此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使它們成為人們愛用的木材之一。日據時期日本人對台灣進行森林勘察,除了大為驚嘆巨木羅列的壯觀景象之外,也開始著手計畫這些巨木的砍伐。因此日本人陸續在阿里山、八仙山及太平山區設立林場進行林木收穫從此山林中巨大的檜木變成了廟宇房屋的樑柱、板材,而光復初期因需要大量的資金建設、國民政府延續了日本人的伐木事業,幾十年的時光,台灣的檜木森林已被開發大半以上。而如今我們所見的神木大多都是因為樹形特異、樹心中空或過於偏僻在當時被淘汰才得以保留下來。這樣的情形似乎也印証了莊子「無用之用,是謂大用」這句話。



台灣中高海拔的霧林帶,正是檜木們理想的居所

     檜木及其它森林資源造就了台灣的經濟發展,然而在過渡砍伐森林的狀況下也使得台灣天然災害頻傳,人們逐漸的了解林木的價值評估不只在於木材的材積的計算,其水土保持及生態系的維持更是其無形的價值。然而人類對木材及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會中斷,如何在開發與保護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是現在林木保育及利用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若每個人能從身邊開始著手,減量並回收使用木製品也算是對森林保育一種貢獻喔。例如減少紙張的使用量重複利用紙張或選用回收再生紙等等,又例如老舊的木製家具可回收再利用,取代直接丟棄焚燒掉的做法。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汰換掉的舊木棧板,回收後在經過巧手的雕琢,便成為了新的小桌椅或木製玩具呢!讓我們一起爲森林保育盡一奮力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