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產館─追溯,森林鐵路老車站【大洲篇】

        秋天讓你想到什麼,是適合出遊的秋高氣爽,肥美的秋蟹,還是到了農人秋收冬藏的季節?這次要帶大家認識的就是藏身於宜蘭的稻田間,過去太平山森林鐵路的其中一站—大洲。
大洲車站正面全景

大洲的過去


林場員工搭乘森林鐵路往太平山時途經大洲站的留影(民國53年)《註一》

        傳說,大洲古早是由蘭陽溪所沖積而成的一塊大溪洲,故稱大洲,曾為稻蔗之鄉。日治時期,從「天送埤」到「歪仔歪」這段森林鐵路是租用台南製糖會社的運輸路線,而大洲正是其中一站。

  我想,這段鐵路不只飄散木材香,肯定也帶著蔗糖香吧。

大洲站遭棄置舊貌,難以聯想今日整修後的嶄新模樣(民國84年)《註二》

大洲的現在

  實際上,自森林鐵路結束營運至今大洲站已廢棄三十年,近年來才由羅東林管處與三星鄉公所重新整修,規劃為小型車站公園,也因為成為汽車廣告的取景地點而讓人驚艷,讓人再一次發現這裡。

鑄有大洲字樣的白色柵欄特別有味道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大洲車站內未開放參觀,須事先電洽管理員才能進入館內或預約導覽,內部以展板、老照片形式介紹大洲的歷史。

大洲站舊站牌

消失在稻田的草垺

  前文提到大洲曾是稻蔗之鄉,現在行經大洲一帶幸好還能遇見稻田,在田間看見了這樣的稻草堆,它的名字叫「草垺」,是早期台灣農村的特有景觀。脫穀後的稻草桿曬乾後疊成草垺,能保持乾燥存放上一年呢,要使用時沿著周圍抽取,生火、搭屋頂、編草鞋、草繩等生活用品都能使用。

  然而現在稻草桿多以機器打成肥料,草垺失去它的用途,除非刻意保存下來,否則就像老車站一樣完成了它的時代任務,容易被遺忘了。

  私心希望像這樣的稻田景觀常在,看見被戲稱為「農田不種稻子,種農舍」的田野,感覺有些複雜,像農村詩人吳晟說的「人如果失去對土地的情感,靈魂就飄浮了。」希望台灣的農、林業,在時代的變革中,能找到新的方式持續經營,以尊重土地,及尊重土地上曾發生的歷史及其生態的謙卑態度。

大洲田間的草垺

金黃色的飽滿稻穗


《註一》羅東林區管理處
《註二》太平山開發史‧林清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