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場開麥拉】幕後花絮 大導演的內心話


不只是座公園,不只是個時光任意門,我們還想
自然教育中心所在的林業文化園區,是過去太平山林場相關產業的樞紐,曾有上千人在這裡工作生活,累積了許多的過去生活軌跡和故事。自然教育中心的第一本手冊因此寫著:『微風輕輕拂過林蔭間的竹林車站,穿越一棟棟日式老房子,時光隧道在貯木池畔的舊火車頭前駐留,沈澱出檜木的清香;紅冠水雞自在地游著,經過環園步道躲進水生植物池,佇立的翠鳥都瞧見了。豐富資源的故事述說未盡,等你親自來細細品嚐。』但熙來攘往的遊客到底看見了什麼?又會如何細細品嚐?一直是中心想研究也努力突破的事。


【林場開麥拉大導演】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專案經理 劉雅玲

我們依據場域的特色,本著林務局資源保育的使命,也思考宜蘭在地所需具備的環境知能,讓自然教育中心的課程內涵越來越豐富。但看著林業文化園區假日一車一車來來去去的遊客,還是好希望能有更多人從園區風光明媚的外在美,看到有深厚歷史的內在美;於是,教育中心也擴充到三個展示館的解說導覽,以及網路上諸多故事的累積。
教室外,日式房舍裡總是有諸多老居民的故事等著我們訴說;對比著遊客大聲聊著:『我記得這裡有個溜滑梯啊?!』木滑道想吭聲為自己正名卻說不出話…。怎麼樣幫助園區裡諸多靜靜躺著的遺址及園區週邊生活的林場人們,大聲說出自己的故事,成了我們的願望。

老居民的故事等著我們訴說
木滑道的智慧等著我們正名
林場開麥拉,這樣一個劇場式的解說,期待是一個新的起點,打破傳統導覽解說的方式,試圖還原歷史現場的關鍵點,在空間脈絡都保留著的產業遺址聚落中,把那些隱晦的線索活現起來,直接展現在遊客的身邊,甚至可以對話,可以參與其中的工作。
當然這樣一處運作跨越了數十年的場址,積累了相當的產業變遷厚度,在沒有專業研究支撐,又僅是單次的特別企畫,我們目前很難在時間軸上完全考據還原出一個單一年代的工作與生活現場。但理解文化工作隊在這裡所代表的時代意義,體驗在沒有過多能源動力下可以發揮的工具智慧,看到園區內的家庭如何倚賴檜木用材之外的『副產物』、園區外另一個環境的民眾又如何覬覦的互動,除了彷彿回到那個與島嶼上森林唇齒相依的時代氛圍,我們也更謙虛地思考人們看待資源的角度,思考現在與未來還有的可能。
開麥拉在大雨中賣力開演,也在你們傘下的掌聲中落幕了。或許各位給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持續迴響,可以支持林業文化園區常態性的劇場解說活動。中心在整體發展上本著幕僚單位的角色,持續去嘗試創造不同面向的學習體驗機會,拉大家一起來玩,一起一邊玩一邊有新的發現,因為我們自許要一齊成就生態博物園(Eco-museum導向的場域:
- 能喚起對過去的情感與理解
- 能探究這些人事物之所以發生在此的原因
- 能學習相關環境文化的知能
- 能洞悉環境條件發展未來
- 能帶動可持續發展的動機與創意思考
林場開麥拉的故事不只會發生在羅東林場,不同環境,不同時代,將造就不同機會與條件;所以,你的社區也可以開麥拉,也有很多動人故事與原來如此,等著你去發掘。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 期待未來與你的再度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