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活館─深山裡的小學校

        來到森活館的人,可以看見太平山山上工作者的生活情況,大家常對展館內的復古展示品與空間設計備感溫馨。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在館內參觀,也彷彿在家中一樣自在,阿公阿嬤則是對日式的建築風格回味無窮。山上人家的一切總是令人充滿好奇。許多人在了解山上人吃些什麼、玩些什麼後,也常有人接著想到:「山上這麼多人,那小朋友的教育問題呢?」

        人家常說:「要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把人丟在只講這種語言的生活環境中,自然而然,時間待久了,聽多了,就會說了!」。

        「聽、說、讀、寫」,彷彿是學習語言時一種漸進式的依序,小朋友一開始牙牙學語,「咿咿啊啊」的說個不停,之後再藉由上學系列式的課程,來學習讀與寫的能力。我想很多阿公阿嬤之所以會說日文,也許也是因為在日治時期下成長的長輩們,日語是生活中常見的語言。因此館主在館內也常遇到熱心的遊客教導門閂、窗戶鎖頭、檜木桶等日語發音,甚至遇到日本遊客,不會說日文的館主,也常看到翻譯人員用寫中文字的方法來解釋,而日本遊客便會發出:「喔喔喔!」表示了解的意思。

        當時在舊太平山時期,日本政府為了方便統治,大力推行日語,在教育上花了不少功夫,所以就在山上創設一所小學,因此台灣的學制大多也沿襲了日本文化。

依身分就讀的深山小學

太平山小學校章

       「開發不久的太平山也不例外,設有小學校一所,專為教育員工子弟。當時學校分為『尋常高等小學校』及『公學校』二種,分開上課。尋常高等小學校專供日人子弟就讀,台灣人須有相當地位者,才准許其子女就讀小學校,而一般台灣人子弟則入公學校。

        學校雖分成小學校與公學校,但兩校校長卻由同一人擔任,寄宿舍、運動場也共同使用。

        據太平山小學校高等科畢業生張啟東君回想說:『在舊太平山時代是不分台日學生一起上課的,但到了1937年〈昭和12,民國26〉新太平山時代,因學生增加,所以才分北公學校與南小學校上課,北公學校是收容台籍學生,南小學校是收日籍學生。』」


參考資料:太平山開發史(初版,182─183頁)林清池(1996)‧

太平山小學,照片攝於昭和13年〈民國27年〉,運動場東側的階梯上面是小學校舍,於階梯更上段則有學校宿舍,再更上面的話則是官舍以及公醫師的診療所‧

深山裡的小學校─建材資源很「深山」,教育品質走前端

        由於山上的生活很辛苦,因此很多遊客也常誤認為山上的資源較為匱乏,所以教育素質應該也比平地差,然而事實上,這所深山裡的小學校,卻擁有平地學校難以享有的天然資源,學校的校舍設備,全部是就地取材使用檜木興建,甚至連地板也不例外〈以現今社會來講,恐怕是豪宅才有這樣的高級用材吧!〉,因此在學校裡,處處散發著檜木香味。

       「位於目前太平山莊遊客服務中心及停車場的太平國小,海拔大約一千九百多公尺,盛夏白天氣溫二十度左右,其他季節可想而知,寒冬降霜下雪更是免不了。早年一切講節約、講克難的年代,太平國小的教室設計顯得與眾不同。除了教室本身的窗戶,走廊外沿又加了一排窗戶阻擋風雨,好讓學生在冰凍的寒天裡能有個活動空間。更特別的是,每間教室皆安裝一個燒柴的大火爐,以便師生能夠在溫暖不受凍的環境下繼續上課,火爐所需薪柴悉數由林場免費提供。」

參考資料:太平山的故事(初版,153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2007)‧

         甚至因為交通不便的關係,小小年紀的小朋友雖然必須勇敢堅強地寄宿學校,但卻反而讓師生之間有著全天候24小時的學習輔導呢!師生們還能利用林場天然的環境,實際體驗「做中學」。早期伐木工作皆由技師級人員進行,一般人員是不能隨意參觀的,然而太平山小學的學生們,卻可透過林場協助深入伐木作業現場參觀,「體驗學習」在這座深山裡,早早便在進行!
1929年攝,舊太平山小學遠足照片,師生們一同坐在紅檜的倒木上‧
(右邊第四位為關屋校長,最右邊為鯉淵八重子老師〉

山上人專屬的童年歌謠─小學校歌

     「太平山的晨霧裡,閃耀著朝陽,他染紅了山野,也嘉惠八大洲,感念祖國時,我們的心就像,熱血般激盪著。
        嘉羅山的叢林裡,蘊藏著希望,它有昭和的宏業,等待去完成,隨著旗幟飄舞時,我們的心就像,熱血般鼓舞著。
        魏峨的南湖大山,浮現在陽光下,它屹立於南國,而護著健兒們,他們攜手邁進時,我們的心就像,熱血般燃燒著。」



◎太平國校概況:

1925年4月1日 創設太平山尋常國小。
1941年4月1日 改稱太平山國民學校。
1945年11月22日 從日人手中接收。
1946年12月25日 改稱台北縣太平國民學校。
1950年10月10日 宜蘭設縣,改稱宜蘭縣太平鄉太平國民學校。
1958年7月15日 改稱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國民學校。
1973年10月 撤校。

參考資料:太平山開發史(初版,186頁)林清池(1996)‧

        館主時常回想自己以前唸書時的場景,在運動場跟男生比足球、當值日生搬便當、當早上全校升旗時拿著國旗讓大家唱國歌的人等等。有好多好多的回憶並不會因為我離開小學而淡忘,我依舊記著我的老師,仍然時常憶起小學裡的某個角落,所以我相信,雖然這所深山裡的小學已經不在,然而那深山裡的童年回憶,將一直存在於某些人的心中,成為永難遺忘且無可取代的往日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