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產館-魁阿勒!大家一起來工作吧!

您是否有參與過拔河的競賽遊戲呢?館主記得小時候在拔河的拉扯過程,總會隨著往後拉動繩子的同時,大聲發出「ㄏㄜˋ」或「ㄏㄚˋ」的聲音,在規律的「ㄏㄜˋ ㄏㄚˋ」聲伴隨下,隊伍也會彷彿有如神助,力氣變大了許多!另外,划龍舟比賽的時候,也會看到參賽隊伍隨著「咚、咚」鼓聲的振奮與「隊伍口號」的吶喊,整齊劃一地動作;而現實生活中,館主本身在搬運東西時,也會自然發出「ㄏㄟˋ」或「啊!」的語助詞來幫助自己出力。好像人們在用力的同時,習慣加點「聲音」, 因為這些「聲音」似乎將變成「無形力量」的一部分。
 山地運材,圖片翻攝自羅東林葉文化園區森產館。

 太平山林場伐木的時代,木材好不容易一路經由山地的四段蹦蹦車、三段流籠索道及平地長約37公里的森林鐵路「五分車」運送到達竹林車站,準備要進木材工廠加工前,體積龐大、重量又重的木材,又要如何藉由人力搬動呢?

當然,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木材當然需要大家同心協力地搬動才行!而當時為了減輕體力的負荷及增加搬動工作上的順利,一首因為勞動而自然唱出的「魁阿勒」便在老木材工人的口中傳唱了!

來!來!大家同齊來。
拜託將這根木材搬動!
來!用力拖過來!
加緊加緊夾著中間,再用力將尾端推過來!
還沒!還沒!再用力推過來,
再用力推!稍等!慢慢來!
好了!同齊用力!向這邊拉下,
翻這邊來!還沒!還沒!
再引來!好了!再用力拖!拖!
將木材推做夥!
羅東林區管理處舉辦的「魁阿勒」體驗活動,2006年。圖片翻攝自「太平山的故事」一書。

「魁阿勒」是「大家一起來工作」的意思,簡潔有力的歌詞內容也充分顯示當時搬運木頭的過程與辛苦。「魁阿勒」通常由一個工人引導發聲,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大家在一致的歌聲中,能按照歌聲節奏,使勁用力,並集中力量翻動木頭,如果一次沒有成功翻動要移動的位置,那就重唱一次或多次「魁阿勒」。

而在無機械動力的時代,光靠「人力」及「歌聲」要將巨大的木材移到木馬上,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也需要聰明的工具!

搬運木頭時所需的主要工具有「托比亞」、「株櫓」與「翻勾」,帶領移動木材的人必須用「托比亞」勾住木材的前端,控制托引的方向;「株櫓」又稱「移木器」,是用來將木頭抬起來,向前運送;而「翻勾」則是用來轉動木頭的。
搬運木材的各項工具,翻攝自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森產館。

森產館中展示著當時搬運木頭的聰明工具,「托比亞」、「株櫓」與「翻勾」在館中靜候著您的光臨。想感受當時人們的智慧與辛勞,不妨排個時間來森產館走走,有機會的話,也許能藉由當時的工具再次聽到「魁阿勒」的旋律,嘿!一起來工作吧!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展示的各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