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小火車Part3】火車之謎又來了!

前幾天在展館裡聽到有來自高雄的鄉親形容捷運叫做「電火車」,乍聽之下真有幾分趣味,好比早期日據時代火車也有一個名字叫做「機關車」,我想這是因為當大家看到會冒煙奔馳又有氣笛鳴叫的一條鐵龍,會很想知道他裡面到底藏什麼機關吧!除了「機關車」這個名稱,四五年級生應該都有對「五分仔車」有印象吧!這是台灣早期林業與糖業用來運送木材、甘蔗的小火車,當然後來也用來載客囉。

至於「五分仔車」名字的由來,就在他所走的軌道寬距是「國際標準軌」的一半,這俗稱「五分軌」,順理成章行駛在「五分軌」的火車就被稱做「五分仔車」,「那誰來規定所謂國際標準軌呢」?這就得提到我們上一集說到發明火車的史蒂文生(George Stephenson)這位大老囉!因為他老人家在建造著名的「利物浦」到「曼徹斯特」這條鐵路時,採用了143.5公分的軌距,雖然軌距的寬窄不影響火車行進速度,但是由於他的聲名遠播,使初期許多國家鐵路工程師在取經時,紛紛俲仿此軌距興建,致使後來更多的新建鐵路為了「接軌」,必須沿用此軌距修築,遂變成了「國際標準軌」。(目前高鐵和捷運所行駛都屬於「國際標準軌」,台鐵則屬於「七分軌」)

如果說到「五分仔車」對我們太平山林業的貢獻,要先認識他負責的運材作業--有分「山地」與「平地」運材,以山腳下的「土場」為界,光復之前,不論往山裡走的、或平地走的「五分仔車」都是「蒸汽小火車」,動力行駛的模式是藉由「燃煤」與「蒸氣」的力量,大家看看下面這兩張照片就會更清楚囉!和大家介紹這位正是負責森產館內「平地運材」的小火車頭,目前行駛路線由土場到竹林車站,看看他的屁股後面是不是載了煤啊!在火車上的工人會鏟煤炭來燒開位在車頭最左邊鍋爐內的水,利用水煮開後上昇的蒸氣帶動裝有連動桿的車輪,就這樣˙ㄅㄨ˙ㄅㄨ前進。所以火車開動時,總會伴隨蒸氣甦甦的聲音,還有一陣濃濃白煙。

而住在山上負責「山地運材」,專門行駛太平山上至土場一段的小火車,老一輩的人還給他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做「蹦蹦車」,這是因為山路鐵軌鋪設不能如平地那樣平整,行駛時顛坡不停,所以拖行的木板車箱常常發出「蹦、蹦」的聲響所以得名囉!在光復之後,原本稱霸山頭與山下的蒸汽小火車卻被柴油火車頭取代了,由下面這位太平山上的新歡當家作主,他醒目的黃色車頭是用柴油引擎驅動,只要鑰匙一插、開關一鈕就可以行駛,雖然民國68年後就已經不使用火車運材,但是目前他還健壯的在太平山上搭載觀光客喔!有機會大家可以去體驗一下「蹦蹦車」蹦、蹦的聲響囉!

所以,咱們猜謎的時間又到啦!

火車謎2:為什麼由太平山到土場一段運材,要捨棄蒸汽小火車不用呢?



提示:燃煤

每次對遊客提出這個問題後,就會看到大家搔頭蹙眉,努力想把物理啊、市場知識都搬出來,經過一段縝密思考後,我就會得到以下答案(1)因為運媒上山實在太吃力…(2)燒炭黑醺醺會污染空氣…(3)高山上沸點高,水不好煮開…還有(4)馬力不如柴油大…,這些答案其實超乎館主的腦袋瓜,我只能說大家實在太聰明(…還好我先知道答案,不然怎能顯出我過人之處呢…),這時候我會從容地安慰大家,「你們說的應該都是原因之一,不過,最主要原因可以更簡單一點!」(嘿嘿..館主地位算保住了!)

有一句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到了吧!靠著燃媒啟動的火車,行進時風一吹,火星嗶嗶巴巴多少也會從煙囪噴出來,如果這時候不巧就落在山上一堆乾枯的落葉上,一道悶燒的白煙出現,接著就燃起一把火,可能把整座山都燒了,在阿里山和八仙山林場就發生這樣引起的火災(這兩座山的林業開發起迄都在光復前,山地運材皆以蒸汽火車行駛),為了避免憾事一再發生,山上的小火車頭在煙囪上會加裝一個「鐵紗罩」,像是紗窗的效果,讓噴出來的火星愈小愈好,最好在落地前就已經熄滅,隨著光復後,還在進行伐木的太平山林場於是就引進了柴油車頭,所以,這個答案你想過沒呢?

【同場加映】

說到這裡,是否有人還想舉手對蒸氣小火車頭提出問題啊…尤其是他車頭上那些管子,最左手邊當然是鍋爐加水口,最右手邊一看就知道是煙囪,那中間這管作什麼用呢?答案是:裝沙用。裝沙…來「煞」車囉!機車族都有雨天時在磁磚地板上差點打滑的經驗吧!所以遇到下雨時,鐵軌上佈滿的水也會讓車輪與鐵軌摩擦力明顯不足,煞車力道減少,行駛起來實在危險又耗費燃料,所以利用噴砂在鐵軌上幫助煞車,果然是個好方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