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車番外篇】光輝十月,愛台灣啦!

瞧一瞧,這是什麼?

根據森產館問卷調查,這幅用木頭拼湊出來的「台灣地圖」可是館內「最愛展示區」TOP1,很多遊客在問卷寫下的理由是:看到台灣就想到「愛台灣啦!」,這句逗趣可愛的口頭禪不管藍綠大家都能琅琅上口,可真是難得一見的大和解啊!

算算日子,光輝十月眼看就要來臨,那群象徵愛、自由的和平鴿又要放出籠來遨翔一番,當然各家記者也準備在國慶日那天得搶到個好位子,Live轉播能夠展現我三軍健兒英勇實力的閱兵大典,我心裡想像著國歌、國旗悠然揚起的畫面,同時又響起「愛台灣啦!」這句話。

「台灣」,最早被稱為國家,早在日本豊臣秀吉時代,稱呼我們以原住民為主的「高砂國」,到了滿清,劉銘傳橫跨黑水來台溝修築第一條鐵路,甲午戰爭後,我們高舉過獨立時代的「黃虎旗」,淡水的紅毛城守著日出日落,台南的鄭成功廟依舊香火鼎盛,日據時代的「皇民化運動」還吸引不少人至今仍緬懷日本,老一輩唱的那首「安平追想曲」裡,那位荷蘭的船醫不知道留了多少後代在這裡;這樣道來,台灣的政治命途多舛可見一斑,就像是經歷許多感情卻始終找不到可靠的歸宿!

但姑且不論是誰站上閱兵大典,當家做主的是誰,這片土地絲毫沒有拒絕我們任何的索求,就像母親般照護我們,始終牽繫大家的共同情感----我們記得在這裡的景色(美×美早餐店裡擠滿趕著上班上學的人潮)、節日我們要怎麼過(中秋節一家烤肉萬家香)、人情世故的方式(朋友結婚了你該包多少?);縱使許多人曾經一度選擇離開,但最後想念的還是這裡而再回來定居。所以說穿了,我們愛的台灣,其實不是政治鬥爭或軍隊角力裡的誰輸誰贏,更何況本省人掛、外省人掛的權力爭奪只是像自己的左手打右手,到底誰贏了沒有?貼切與真實的說法,「我們愛的台灣」應該是這片「我們共同生活的土地」。

如果你也同意我說「愛台灣啦!」是指愛這片土地,問問自己,你會怎麼愛台灣?不如在你想出答案前,我先例舉時下幾個流行的愛台灣方式給你聽聽:

1. 熱愛台灣排隊美食?

觀光局日前舉辦了票選台灣十大觀光夜市,卻少「最環保的夜市」一項,媒體宣傳挺進大把人潮錢潮,想想看,每人一晚會在夜市消耗多少免洗餐具,石化企業要環評,那夜市呢?

2. 積極參與公民政治?

不管藍的、綠的、紅的、紫的,鏡頭前說愛台灣,經過沸騰的情緒搖旗吶喊,鏡頭後留下遍地飲料空罐、彩帶跟檳榔渣,每來一回,我們的環境是否也要跟著發燒感冒一回?

3. 熱愛台灣農村生活?

建蔽率與容積率放寬後,宜蘭超過百坪以上的豪華農舍林立,屋主多是不從事農務的外來移民,農地變建地,政策修正鼓勵了農地買賣,沒有足夠的耕作地後,不只是一個縣市要容納過多人口數的衛生品質問題,若各鄉村縣市起而效仿,一天遭遇海外運輸暫時封鎖時,台灣…要吃什麼?

早期重唱團體「芝麻龍眼」有一首歌「動不動就說愛我,也不問我要什麼…」很適合說明很多台灣人愛台灣方式的寫照,我們對這裡的愛當然無庸置疑,但很容易就犯著這樣的錯,如果說「愛需要學習」,我們是否可以培養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出這片土地需要什麼樣的關心?能用更穩健踏實的腳步陪伴這裡每個生命的生息?撇開獨不獨立…要不要ECFA,若我們靜下來心深呼吸屬於這裡的空氣,好像魚需要水般自然又重要,似乎我們就能懂得,為台灣建立一套「環境教育」應該是我們必須趕快建立的基本共識,「節能減碳」其實不僅是救地球,更是正港的愛台灣!有了這點正確認識後,我們可以更驕傲的說出「我愛台灣啦!」